神奇的老塘文明公墓
金本道 金焕良

丰城老塘金文明公墓地

丰城老塘金文明公墓碑
双江汇合金桥处,荒草丛生石板滩;
九龙腾飞江河去,如浮绿舟往西行;
巍然宝地藏忠魂,默默沉睡数百春;
康熙年间甲午夏,特大洪水盖乡村;
水涨坟高显神奇,恰似龙船水中停。
丰城老塘金氏吾祖鹿公(星辉),在明朝末年(由于兵荒马乱)逃荒在外。他来到了桐木,后来娶了胡氏,成家立业了。
在顺治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,养育一子,取名为之荣,字定幅,号文明。
吾文明公,长大成人,娶配周氏,他为了谋求发展,走亲访邻,去寻找山青水秀土地肥沃之地,最终找到周田与漆树弯交界处的河边,就是现在的老屋塅,在这一片土地上落户椒实蕃衍。
吾文明公,选择了一个好的落户繁衍地址,连年获得丰收,六畜兴旺,家业逐年得到发展壮大,丰衣丰食,养育四子(魁先、魁仕、魁盛、魁武),建了新居和祠堂,还有周田河畔修筑石拱桥,修筑了河堤等。
金、荣两姓取桥名之争,至今流传着一个故事。因金、荣两姓为了大家的交通便利,经商议,在塅中间的河面上架一座石拱桥,金、荣两姓各修一半,石拱桥架好后,两姓争着取本姓桥名,相争十分激烈,还打架斗殴,引起了县衙的重视,县衙官员下乡明查暗访时,我族亲负责人安排年迈老人在桥头拾狗粪,当县衙官员询问拾狗粪的老人时,这叫什么桥?老人回答说:“这叫金家桥。”安排了小孩子在田间扯猪草,县衙官员问小孩:“这叫什么桥?”小孩子问答说:“这叫金家桥。”县衙官员问妇女,“这叫什么桥?”妇女们回答说:“这叫金家桥。”最后县衙官员宣布,老人、小孩、妇女都说这叫“金家桥”。无须所谈,就是“金家桥”。这就是取名为“金家桥”的来由。也体现了我们金家前辈族人的智谋。
吾文明公殁于康熙六十年(辛丑)三月十四日,享年六十八岁。俗话所说:“福人得福地,福地葬福人。”不错,在吾文明公出殡那天,天气晴朗,红日高照,但出殡队伍行走到半路上,天色突变,乌云滚滚,雷声隆隆,突然下起瓢泼大雨,无法前行,抬灵柩的族人将灵柩放在行程路上,送葬的儿孙和亲朋好友都赶紧到附近屋里去避雨去了。等到风停了,雨住了,大家都回到灵柩前时,却看到文明公的灵柩下沉了一半。我族长辈说: “这是天意也。”所以,大家一致认同,最后决定,吾文明公就安葬在此地(现在坟地)。后来,据高明风水先生指点,此坟正好葬在船形上,水涨船高也,是个风水宝地。现在坟地对联:“玉水环抱毓金桥,双狮盘旋灵地脉,”
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”在甲午年夏收季节,连下几天的倾盆大雨,山洪暴发,河水猛涨,洪水冲毁了河堤,老屋塅、周田塅一片汪洋,禾堆被冲走,禾桶、油桶及所有家具、农具全被冲走,后来在上栗和醴陵找到几件破烂的家具和农具。虽然塅中央一片汪洋,可是我文明公墓的坟堆仍然露出来,水涨坟堆也浮起来。有一个行人,来不及逃离而站在文明公坟堆上,结果这个人没有被洪水冲走,保住了性命。这就是我文明公墓流传至今的神奇!
|